第(3/3)页 赵大儒朝柳士原看来一眼,瞧着这人年纪虽小,却是嘴巴子厉害,就不知学识如何?寒门出身,抱住顾大儒这条大腿,就有了底气么? 出身便决定了他的命运,就算有顾明宗的帮衬,将来高中了,又如何?努力争取而来的,不过是别人的起点而已。 赵满并没有将这柳士原放在眼里,便三两句圆了这话题,倒也不想在此时与后辈争论此事。 赵满身为大儒说了话,随后就邀顾大儒也说上几句,原本顾明宗是没有准备要说什么的,本就是学识交流,是大家一起来讨论,这会儿被赵满一提点,众才子这么期待的看来,顾明宗只好开了口。 顾大儒不像赵满,会以一位长者甚至身居高位的过来人口吻去提点后辈,这儿不是巴城,也不是他的公开课上,所以他不必去提点,他直接抛了一个问题,问他们为何要参加科举试。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,其实都心知肚明,科举试是他们迈入仕途的唯一途径,皇上登基以来便有了政令,世族贵子不以世袭、家族举荐为荣,皆以天下才子一起参加科举试方能步入官场。 所以世家子弟要想当官,就算他父亲是一人之下的丞相大人,也得十年寒窗苦读,中了进士才有机会当官。 这样的机会算是皇上给予天下士子一个最平等的机会了,所以才有近几年频繁有寒门子弟高中的消息,造就了多少榜下捉婿鱼跃龙门的机会。 无才子领头答话,虽然都知道心思,却无人敢真正的去说出自己的心思,这样会显得自己不太高尚。 顾大儒看着他们一个个无人答,心头还是颇有些失望的,都是过来人,又岂会不知道呢。 于是顾明宗也不逼他们说了,赵满却觉得堂堂一位大儒,说个话题都没人敢应的,自己门下这么多的弟子,怎么就不给师父圆了脸面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