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整肃纲纪, 将敢于侵占军屯之辈严厉处罚,也是为了惩前毖后,端正后来之人,若拘泥于此,令忠臣良将寒心,亦非朕所愿。” “昌平侯虽犯罪过,但一声戎马, 为国征战,土木之役后,坚守宣府,于国有功, 虽功过不能相抵,但法理不外乎人情。” “刑部?” 听到自己又被点了名,金老尚书痛苦并快乐的赶紧上前,道。 “臣在。” “昌平侯侵占军屯一案,同样又刑部会同兵部主理,国法在上,不容亵渎,刑部清查此案,当秉公而行,察查清楚。” “杨府一门,世代簪缨,于国有百战之功,其门楣爵位,不可因此受损,除此之外,其他一应判罚,刑部当依律而行。” “臣遵旨,请陛下放心,刑部定当尽心竭力,秉公审案。” 金老尚书点头称是,表示清楚。 天子这话已经很明白了,该罚罚,该判判,不必顾忌,但是,底线是要留住昌平侯府的爵位。 当然,在此前提之下,如果未犯大罪,杨家人的性命,应该也没有大碍。 只不过,经此一役,杨家势必是要狠狠的出一回血的,而且说不准,杨信,杨能等人的仕途也要受到影响。 但是,无论如何,最紧要的两样,爵位和性命,都保住了! 对于勋贵世家来说,钱财产业固然重要,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底蕴,更是待人接物必不可少的东西。 不过,这些东西再重要,都比不过爵位。 只要爵位仍在,那么,随着时间的推移,总是会有再起的机会的。 君不见,某丰国公唯唯诺诺的当了一辈子小透明,临到七十岁了,莫名其妙就混了个公爵吗? 何况,经此一役,哪怕昌平侯府穷到掉渣,也再无人敢轻视于杨洪。 这位百战老将,用事实证明了,他不仅在战场上能打,在朝堂之上,同样有骨子悍不畏死的劲儿。 谁若是想要为难昌平侯府,就得先掂量掂量,自己有没有宁远侯一样份量! 所以,这一次朝会对于杨家来说,是真正的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