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二十四章  千古仁皇-《登云台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卯时过半,早朝在某个太监的干嚎声中开始。
    略显年轻的皇帝在三五人的簇拥中,慢慢的出现在众人视线里,并缓缓的座上了宝座。
    坐定后,皇帝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右后方的位置,那里本来有一块布幔,布幔后面本来有一张凤椅,今日已经撤去了。收回心思,皇帝用眼神示意身边的一个太监。
    太监微微点头表示明白,低着头碎步往前移了两步,从袖子中拿出了一道圣旨,高声念到:“自朕幼时立地,太后娘娘垂帘听政……”
    垂帘听政者,太后刘娥,其一生传奇。原为前太后侍女,后因被皇帝看上,一步步的成为太后。
    其无子,后在先皇的默许下抱养了李妃的儿子,并和杨贵妃一起把他抚养大。
    这个抱养的孩子就是现在的钦国皇帝赵祯,自赵祯十三岁登基,她就一直垂帘听政,直到前几日……
    这些年来,刘娥对赵祯并不算好。
    但细细想来,一个女子把十三岁的皇帝带大,其中艰辛难以言尽。皇帝这些年都是在她的“霸道”下颤抖着长大的,但这种“霸道”何尝不是一种保护?
    刘娥刚死,赵祯正伤心。八贤王与多位重臣就把身世告诉了他,并说其生母当初死的蹊跷,暗指刘娥太后对他生母动手。
    赵祯震惊,亲自查看生母李宸妃的棺木。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,甚至身穿皇后服,赵祯大悔,叹道:“人言岂可尽信。”
    来到刘娥牌位前拜谢自责:“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。”
    上谥号之时,刘娥谥为四字:庄献明肃皇后,而一般太后只谥二字;生母李宸妃谥号也才谥为庄懿皇后。
    不久,赵祯下诏刘娥和其生母同时迁葬永定陵。
    灵柩起驾这天,赵祯先为刘娥发引,不但执孝子礼,还不顾文臣儒士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,牵引棺材,伏在棺木上痛哭道:“劬劳之恩,终身何所报乎!”。
    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,为生母起灵。
    刘娥曾有遗诏,命赵祯尊另一位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。赵祯遵其旨意,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。
    而今日,正是赵祯亲政的第一天,他身穿皇袍,衣上金线彩妆的五爪金龙显得别样神采,似乎活过来一般,甚至可以幻听到龙吟之声。
    在皇袍之下是粗布麻衣,这就是披麻戴孝了,皇帝要上朝不能行全礼,只能在皇袍之下穿粗布,以表孝道。
    本来,皇帝刚刚亲政,正是立威之时,八贤王及多位重臣“中伤”了刘娥,也给了他立威的理由。
    可等那太监读完圣旨,依然没有要对哪个大臣动手的意思,这当初上书的臣子都松了一口气。
    几个老臣暗想:“皇帝虽然亲政,但是性格好似没有什么变化,依然还是以前那般治下宽容,应该是一位明君。”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