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龙出塞北 第二章 西北风流城-《中州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年那个坚毅的男人刚打完胜仗,带着所剩不多的兵马返回,望着这一条玉带川流不息,随口对身边的将领说道:“北漠这一次输了,但是远称不上伤筋动骨,仗还有的打。我们赢了,今后会一直赢,狼胆野心,将被一直被扼杀在北壁之外。”

    将军韩起带马前驱,点头道:“总有一天,这座边城会再不闻铁蹄战鼓,就像是常年和平的江南。”

    太武帝哈哈大笑,沿河奔驰,策马啸西风。

    浔阳浔水,这在北族人眼里就是一块肥膏,若不是两代大帝的雄韬武略,怕是浔阳早已化外了。

    战停之后,依托着拔地而起的天障襄阳,浔阳便发展了起来。大批的商贾从中州各地蜂拥于此,拖家带口的、飞鹰走兔的、打把势卖艺的……浔阳从此热闹。更有路子好的大商,带着从内地购得的大批楠木、陶瓷等翻山越岭而来,领着车马过境。入北地,过黄沙,从北族人手中换得价值丰厚的明珠、龙骨……他们再将这些运回中州贩卖,获利之丰令东海豪商也要垂涎三尺。

    于是乎,凭借着外商的大量涌入和来往关税,浔阳逐渐从一个边陲古镇发展成了彻夜灯火的大城。同时,以浔阳为首的北商帮,也隐隐有了与临东海的商州、帝都上九流商会分庭抗礼之势。往前百年不敢想像的场面,从前战鼓震天之地,从此也有驼铃悠悠。

    两百年来,时至今日,令西北三州人们心中安定的,除了襄阳,浔阳的名号也开始越来越响。

    繁荣起来的浔阳,面对老生常谈的文兴现象,一寺一塔一高楼,意外的没有想象中那般烂俗景象。当年重建之后的浔阳,遍地商旅,官商勾结,几乎找不到一个敬畏神明的主儿。想一想那个连城主都变着法儿变相经商的年代,玉瓦高楼岂不是烂的发臭的人心砌成的吗?于是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越不敬神不思己的人家,摆放的佛陀道首便越高大越金贵,至于那些个供奉了好几尊鎏金大佛或黄木天师的门户,得烧多少香火才镇得住他们犯下的恶事?

    让这种现象好转的是百多年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。相传身前是夜,身后百鬼,百丈琉璃身,举火夜行。僧人在遍历中州之后,于浔阳结茅修行。满城人鬼,一钟即鸣,十年修净满城人心。后来老和尚离开浔阳之后,便有人共建了浔阳的第一座寺庙和佛塔。

    至于号称藏书十万卷的麒麟楼,则相传是三十年前祁阳前代帝师暗中下令修建,三十年来捡尽天下正史野史、堪舆、水经、风化、文宗武卷……傍于浔水,坐落于城主府侧,是一座令任何人都会心生贪念的宝库。然而几十年来,无数想潜进楼中盗书的武夫能人,硬是没有一个活着走出来过,不是消失不见,就是抛尸城外喂了野狗,倒是平白给这座书库增添了几分不可名状的威慑。

    除了生意兴隆和以塔、寺、高楼为首的文学兴盛。浔阳的美景,在中州也是出了名的。浔阳枫美,秋来的时候,一树树枫叶挤簇着,在漫天夕阳中簌簌飘落,娓娓地滑行到地上,仿佛下着一场盛大的红雪,美的让人忘记呼吸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