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戚知州今年五十三岁,在多地担任过知州。 自道君皇帝登基之后,天下盗贼四起,乱相渐现。 戚知州历任各地,抓捕过许多山贼强盗,有破产的商人,有失地的农民,有作奸犯科之徒,但从未见过祝龙这样的。 他自己虽然被软禁在州衙,但是他的仆人可以每天可以进出买蔬菜米油,据仆人所说,祝家军纪律森严,公平买卖,从不骚扰百姓,反而开仓放粮,老百姓都赞不绝口。 凌州城里的商家最近生意火爆,因为祝家军发了赏银,士卒们有了钱,都想买点什么。当然,生意最火爆的还是勾栏瓦舍,据说那些姑娘们从早忙到晚。 当时戚知州听了直摇头,都是牲口啊! 他又看了自己的两房美妾,心里有些紧张。幸好祝龙对自己和女眷还算有礼,并未折辱自己,也没有搜刮钱财——其实他为官多年,还是有一些积蓄的。最后他不禁对祝龙生出几分好感。 仔细想来,祝龙也不是强盗土匪,他是反贼啊!而且是有大志向的反贼。 他不杀自己是不是要逼自己臣服,如果真是如此,那自己该怎么办?到底是屈服还是宁死不从? 他心中犹豫起来,如果祝龙能成大事,那他臣服也未尝不可,还能成为从龙功臣。但是他并不看好祝龙的造反事业,别看大宋现在四处烽烟,好像无力平乱,其实大宋还是有强大实力的。祝龙想要改朝换代,难如登天! 就在戚知州胡思乱想的时候,一身便服的祝龙进来了,脱下铁甲的他少了几分冷峻和威严,却多了几分上位者的雍容气度,他拱了拱手,客气道:“知州大人!” “不敢不敢,学生见过祝大官人!”戚知州慌忙行礼。 祝龙站在前庭之中,只见庭中有红梅秋菊,古树修竹,多时觉得此处宁静清幽,洗去心头浮躁。 两人进屋,分主宾坐下,有仆人奉上热茶,然后又恭谨退出。 “戚知州可见过皇帝?”祝龙有些好奇的问道。 戚知州一愣,连忙答道:“见过一次。” “只见过一次?”祝龙有些不相信,堂堂的一州知府,这么多年只见过皇帝老儿一次,“道君皇帝什么样子的?” “当今圣上?”戚知州又愣了,反应过来,有些不好意思道:“在下还从未见过当今圣上。” 见祝龙不解的看着他,戚知州连忙解释道:“我是元符二年中的进士,那时先帝在位,琼林宴上,我见过先帝龙颜!” “那道君皇帝呢?” “从未见过!”戚知州摇摇头,“大宋有二百四十州,除了有卓越功绩和享有盛名者外,一般地方官员难得见圣上一面。” 祝龙冷笑一声,“州县治,则天下治。道君皇帝竟然不识太守,真是荒谬!” 戚知州不敢说什么,假装没有听到。 祝龙又问道:“戚知州治理过哪里地方?” “在莫州当过几任知县,又权知过恩州、霸州。” “霸州?”祝龙颇感兴趣道:“霸州有榷场,每年收税应该不菲吧” 宋辽檀渊之盟后,两国边境从此平静,在霸州、雄州等地方设立榷场,进行互市,相当于通商口岸。祝龙用脚趾头也能想象到,一处榷场每年的税收是多么可观。 但戚知州却摇头苦笑道:“呵呵,一年不如一年了!” “这是为何?” “私商越来猖獗了!” “私商?”祝龙没听说过这个名词,心想莫非是还有官商? 戚知州见祝龙不了解这一行,便解释道:“大宋和北辽的商人不是直接交易的,连见面都不用。大宋的商人将货物交给我朝的官员,北辽的商人将货物交给辽国的官员,然后两国官员进行交易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