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0章 乱政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开封城里有流言称,原本陛下驾崩前,指派朱秀为辅政大臣,可张美吴延祚等人篡改陛下遗诏,抢夺辅政大权。

    朱元戬用力点点脑袋,信心满满地道:“孩儿已经通读过好几遍,正在努力背诵,等下次爹爹回来,尽管考教便是!”

    “决不能仅凭史彦超一家之言,就贸然出兵!应该先派人调查清楚再说!况且符彦卿坐镇魏州,应该比我们更了解河北局势才对,为何符彦卿的奏报里,只说幽州辽军调动频频有异常,并未直言契丹人要南下?”

    张美忽地皱眉道:“赵郡王继续留在京中恐怕不妥,调禁军北上,京中空虚,若是有不轨之人趁机闹事”

    张美也沉声道:“自从新帝登基,符彦卿只是上表道贺,太后召他入京,他却推脱不来。

    赵匡义和吴延祚、张美,自然都不想让对方占便宜。

    吴延祚笑道:“陶相公对陛下的忠心,我们自然是知道的,那群腐朽之辈,就由得他们去吧。”

    自此,朝政大权彻底落入三人掌控。

    众人目光都朝御位之上的符金菀望去。

    赵匡义道:“如果要出兵,我提议请宋国公挂帅!”

    “看你得意到几时”张琼咕哝一声,透过殿门缝隙,看了眼里面的妇孺,对守卫在外的禁卫呵斥道:

    “看紧了,有任何差池,尔等提头来见!”

    不过如此安排,倒也勉强能接受,最起码让他看到了赵匡胤回朝的希望。

    朱秀没有理会,在符金环耳边低声道:“除了王继恩,谁也不要信!”

    朝廷里忙得焦头烂额,京中流言蜚语却愈演愈烈。

    新帝年幼,按制由太后符金菀摄政。

    “孩儿遵命!”朱元戬乖巧揖礼。

    朱秀面无表情,抖抖衣袍,淡淡道:“请派车驾,送本公回府!”

    朱武调任许州刺史,不日离京。

    淮南节度使、侍卫亲军指挥使、楚郡王李重进已经多次上表,请求入朝为先帝发丧,并且觐见新君,都被太后下旨婉拒。

    张美、吴延祚、昝居润三人皆封国公,加同平章事衔,张美继续兼任三司使,吴延祚接任枢密使,昝居润出任中书侍郎。

    符金环握住他的手,瞟了眼殿门口站立的张琼、王政忠等人。

    这种时候,我们应该把他当作活菩萨,高高供起,只要他远离朝堂,不插手朝政,三五年之后,谁还会记得他?”

    “咱们是一家人,委屈不能让你一个人受了。你记住,任何时候,我和戬儿都在伱身边。”符金环双眸泛红,轻柔的声音充满坚定。

    可赵匡胤一旦还朝,掌控兵权,我等岂不是只能沦为附庸?”

    朱秀又摸摸儿子脸蛋:“戬儿,爹爹给你的书本,可读了?”

    朱秀获封赵郡王、妻儿皆有加恩封赏。

    吴延祚不怀好意地笑道:“如此甚好!在我大军中,任谁也翻不起浪。”

    符金菀娇嗔道:“张美和吴延祚不是说了,宋国公远在郓州,不适合统领禁军出征”

    符金菀依偎上前,赵匡义依然冷着脸道:“你说谎!怎么,如今你宁愿相信张吴二人,也不愿相信我?”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赵匡义勾搭上太后,一旦赵匡胤还朝,太后只会更信任赵家,不利于他二人掌控朝政大权。

    吴延祚也嘲笑道:“他赵家还自诩功臣,以为勾搭太后就能对我等发号施令?可笑~”

    张美也捋捋须,摇头道:“从显德元年起,大军出征向来由禁军将领挂帅,甚少交由藩镇节帅,宋国公虽是战功赫赫,但由他来挂帅不符合法度。”

    她虽然年轻,倒也不傻,这几万禁军的指挥权可不能轻易交出去,必须要选择可靠忠心之人。

    符金环深深看他一眼,轻轻点头。

    赵匡义急道:“朱秀在殿前司、三省六部各台监寺都有人脉,只有令其彻底消失,这张庞大的势力关系网才会扯破,我们才能针对朝堂进行彻底清洗。”

    “二位说的也有道理,我会派张琼盯死赵国公府,防止打蛇不死,反被蛇咬。”赵匡义面色很快恢复平静。

    那时候召还赵匡胤,就变成了朝野共识。

    “虽说让朱秀活着,殿前司那班军汉始终不安分,可一旦没有朱秀,殿前司群龙无首,势必会想起远在郓州的赵匡胤。

    范质怒斥道:“当初多亏赵郡王举荐,你才得以入列宰相,也是赵郡王拿自己的前程富贵,才换来我等保住性命,你不知感恩,却反过头来加害赵郡王,真是忘恩负义,猪狗不如!”

    陶谷忙道:“还不是老生常谈,非议二位不是,叫我给驳斥了一番。”

    赵匡义和张美、吴延祚因为出兵问题争执不休,更是让她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
    赵匡义暗暗恼火,心里大感失望,符金菀当上太后,就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对他言听计从。

    陶谷站出来道:“老臣提议,不如就让赵郡王以都监名义随吴相公出征。”

    符金菀高坐御位,柳眉紧皱,望着下方群臣吵作一团,只觉得心烦意乱。

    七月初二,百官遵照先帝遗诏,奉梁王宗训即位,继续沿用显德年号。

    张美的话提醒了符金菀,吴延祚一走,带走大部分禁军,留下朱秀这么个名义上的殿前司统帅在京中,她还真有些不放心。

    契丹突然大兵压境,河北全线告急,这种危如累卵的局势让她手足无措。

    看着赵匡义告辞离去的身影,张美笑脸冷了下来,哼道:“若非我二人当机立断,矫诏册立皇后,控制住朝堂百官,哪里来今日如此大好局面?”

    谁都看得出,他们表面上是在争论要不要出兵、由谁挂帅的问题,但实际上,是在争夺禁军兵权。

    吴延祚当即嗤笑道:“宋国公远在郓州,如何能及时统领禁军出征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