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8章 暗中使坏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568章  暗中使坏

    回到开封不久,柴荣就病倒了。

    御医诊断,是由于长年劳累,情志不畅、气脉不通导致的肺腑淤堵,咳疾严重,痰中时常带血。

    朱秀、赵匡胤联合范质、王溥、王朴、王著、陶谷等重臣一起上奏,极力要求柴荣放下政务,静心安养一段时日。

    柴荣答应暂时把朝会停下,政务移至中书省衙堂,由四大宰相联合办公,涉及军务则由宰相会同朱秀、赵匡胤,兵部尚书张昭、枢密使魏仁浦、三司使张美等人商讨决断,但要求军政事务每隔三日向他汇报一次。

    庆寿殿东阁,朱秀依例来汇报军务。

    “汴河开封至宿州、宿州至盱眙段大体疏浚完毕,向使相正在督导民夫加固堤岸,预计明年二月之前就能完工。

    楚州至扬州的漕渠也凿通大半,之前陛下考虑到挖掘漕渠不能给当地百姓加重徭役负担,不能耽误农时,所以李重进只征调两三万民夫分段进行挖掘,工时进展稍微缓慢了些。”

    朱秀坐在绣墩上,一边翻看邸报一边汇报。

    柴荣半躺在软塌,笑道:“你回复李重进,就让他保持目前的速度,在明年入秋之前保证漕渠通行便可。

    咳咳~~若是这楚扬渠开凿得太快,江宁那边肯定又是谣言满天飞,说什么周军又要渡江来攻.咳咳~~”

    “回禀公爷,襄阳那边禀报说,安友进已经潜逃回开封,似乎想通过开封的路子,逃往幽州。”马庆道。

    张琼是赵匡胤亲信,先是在殿前司成立,禁军大改之际受到提拔,又在三次征伐淮南的战事里立功无数,连柴荣也赞赏他的勇猛。

    躺在病榻之上的柴荣,仍然把这天下大势看得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安守忠嚯地站起身,满脸愤怒:“张琼若是知道好歹,就应该把安友进交出来!

    安守忠跌跌撞撞跪倒在地,悲咽大哭:“陛下!臣父数日前,被家仆安友进趁半夜熟睡之时刺杀身亡!现如今,安友进逃出襄阳,下落不明,请陛下为臣做主,缉拿凶犯!”

    朱秀站在书房窗户边,看着满院疯跑的朱圆圆和朱元戬,两个小家伙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,每日都闹得后宅不得安宁。

    再说张琼那家伙一身匪气,在殿前司也有一帮称兄道弟的军汉支持,他还是宋国公的人,安兄还是三思而后行.”

    混乱中,也不知是谁率先出手,抱起一块大石头砸断了张琼府门匾额,当即引爆一场混战。

    否则,我定不与他善罢甘休!

    老王爷征战半生,如今解甲归田,按理说就算纳再多的美色,朝廷和地方官也不会说什么,顶多民间给老王爷一个风流成性的评价。

    朱秀胸脯拍得梆梆响。

    安审琦晚年唯一的爱好,就是收纳美貌侍妾。

    朱秀翻出一份奏疏,笑道:“陛下所料不错,李璟前些日已经去信询问过,李重进答复他只是正常疏通水运,勿要多疑。”

    作为大周仅有的几个异姓王家族之一,安氏在中央禁军集权时代,没落已是必然。

    朱秀重新坐下,“高保融奉陛下旨意,亲笔去信给蜀主孟昶,劝他归降,孟昶撕毁书信割下信使一只耳朵,发誓要与我大周抗衡到底。”

    小人还查到,安友进原本是大名府人,和张琼是同乡,之前随安审琦进京时,两人的确有过交往。

    柴荣瞬间惊醒,在朱秀的搀扶下勉强坐起身。

    之前因为朱秀举荐,安守忠担任火器监监正,几年下来,安守忠已经成为大周仅次于朱秀的火器研制专家,甚至在实际操作上比朱秀更精通。

    歇口气,柴荣低沉道:“这段时间朕考虑了很多,先南后北的战略规划要依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,而现在,淮南日渐安稳,是时候向北用兵了!”

    怪只怪,安审琦实在太不小心,老夫少妻身边还有几个不安分的年轻仆从,迟早要出事。

    张琼、杨信、马仁瑀,堪称赵匡胤手下三杰。

    朱秀想了想:“安友进有胆子回开封,说明他认为这里有人能帮助他出逃,去查查,安友进跟谁交好。他想逃去幽州,十有八九会走沧州出关,必须要有开封府签署的关防文牒,沧州军府才会放行。

    朱秀一惊,忙道:“陛下想北伐契丹?可现在还不是时候.”

    朱秀长叹口气:“陛下万万不可再操劳下去。”

    许是孟昶的强硬态度惹恼柴荣,柴荣捏着锦帕捂嘴又是一阵剧烈咳嗽。

    朱秀摩挲下巴短硬黑须,如果能借助此事,让安守忠和赵家彻底撕破脸,对于他而言倒是极为有益,是该好好谋划一番。

    触碰到他身体的瞬间,朱秀心里凉了一大截。

    不论谁阻拦,安友进都休养活着走出开封!”

    朱秀脑中急思,忙道:“陛下,安军使眼下最重要的是赶回襄阳,料理陈王后事,缉拿安友进之事,恐怕无暇顾及。

    短短几年,竟然消瘦单薄至此。

    他判断的不错,从现在算起,收复幽燕的最佳时机或许只剩十到十五年。

    想要破除此种局面,首先就要尽快收复幽燕,重塑从代州到燕云的北疆防线,迫使契丹人退回燕山以北.”

    双方围绕张琼府门街道展开械斗,直到惊动内宫,范质和石守信带着皇帝旨意匆匆赶来,内殿禁军将双方分隔开,混战才得以结束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