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刘禅微微皱眉。 前几日,赵云的信使与他在南郑相遇。 信中说,吴军可能横绝汉水,阻止汉军兵临西城。 并告诉刘禅,孙权一旦得知汉军不顾劝阻继续东进,一定会再遣精锐水师溯汉水而上。 又或者,孙权在遣诸葛恪赴南郑会谈时,就已经料到汉军会东进,已经遣水师逆流而上。 所以问刘禅,倘若吴军水师果真阻止汉军涉水而东,那么是在汉水西岸等候,还是直接击吴东渡。 刘禅意思很明确。 孙权与曹魏襄樊战事未了,在没有得知大汉明确的态度前,轻易不会遣精锐水师西来。 所以请赵云趁孙权增援未至时,直接想办法渡河。 倘若吴国阻挠,大可与之一战。 刘禅在出发前,已与丞相一并拟信,遣尚书令陈震持节至白帝,命永安督陈到做出顺流东进的姿态。 同时,还遣细作在潼关、河东、武关三个方向,散播了汉吴之盟可能因东三郡而破裂的消息。 虽说不用散布消息,曹魏内部那些智谋之士也会有所猜度,但主动向他们散布消息,毫无疑问会更坚定曹叡的决心。 至于曹魏会不会趁机反攻关中? 怎么可能! 夫战,勇气也。 一群残兵败将,前前后后留在关中的兵器甲胄二十余万,损失的牛马挽兽、粮车漕船,四五万数,没有一两年的休养生息与大换血,不可能再生出什么战斗力了。 要不是有潼关、大河之险,大汉直接就能携大势一举吞并河东,把战线压到陕县。 所以,在曹休十万大军被拖在襄樊、合肥二地抽不开身的情况下,曹魏除了全力往孙权那里试一试,使使劲外,别无他选。 必须使劲。 再不使劲,东三郡也没了。 此外,曹魏还必须得想办法,促使汉吴之盟走向破裂。 否则,一旦汉吴之盟尚在而双方约定瓜分东三郡,那么曹休的余生恐怕都要留在南阳,守住襄樊,再也顾不得合肥了。 … 樊城。 关内侯、奉车都尉典满在曹休亲卫的带领下登上城楼,来到了曹休身边。 “奉车都尉满见过大司马!” 身形威武雄壮,与其父有七分相似的典满向曹休恭敬行礼,声音与典韦亦有类似。 面对这位太祖近臣,天子使节,眼高于顶的曹休没有生出轻视之心,亲自上前将之扶起。 典韦死后,太祖流涕,募细作取尸首遗物发丧,临墓哭之,归葬襄邑,拜韦子典满为郎中。 其后太祖车驾每过襄邑,便祠以中牢,为丞相时思念典韦,拜满为丞相司马,引为近侍。 因其年少,无有战功,典韦又无爵位,所以一直没有封侯,到文帝登基称帝,不顾所谓无功不得封侯的规矩,封其关内侯。 只是其人无嗣,所以文帝一直不舍得遣他出征,现在其人子嗣已三岁余,战事又起,当今天子便将他派出来,学习军事。 典满将天子的诏命交到了曹休手中,道:“陛下命贾豫州听命于大司马。” 曹休闻之颔首,心中冷哼。 他与贾逵宿怨已久,贾逵豪强出身却眼高于顶,竟然还敢看不起他及他手下诸将。 现在天子命贾逵听命于他,他倒要好好将彼辈折辱一番。 看完诏书,曹休与桓范道: “元则,细作探知,吴贼潘璋以领数千水师去了西城。 “我们现在怎么办?干等贾逵吗?” 桓范腰板挺直,沉思片刻,望着东南方向道: “仆以为,当约定时日,令江夏太守胡烈率水师截江。 “其后,再另命一支步军、骑军自汝南潜至随县,再自随县出于吴军之后。 “待贾豫州水师一至,便南北夹击,吴军必惊而走矣。” 曹休思索少顷,喜道:“便依元则之计!” … 西城盆地。 一条唤作越水的河流贯穿西东,是为西城盆地的命脉,在西城以西的『越口』汇入汉水。 越口以西二十里。 吴左将军诸葛瑾,派了一支四千人左右的队伍,在越水南北扎营,以阻断汉军粮道。 当见到汉军浩浩荡荡向东而来,且面对吴军的阻挠不管不顾,继续东进时,这支队伍的两名校尉俱是惊慌失措。 这两名校尉本是负责屯田的,没见过什么大场面,也没有得到动兵阻止汉军的授权。 其中一人赶忙乘快船走舸,顺流而东向诸葛瑾汇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