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刘禅这一次巡行冯翊诸县,带回来的东西,不止诸县方物,也不止是能够削斩学阀、门阀命脉的适合书写且能大量生产的纸张。 还有于他这大汉天子而言更加宝贵的东西,存在另外两个箱子里,也存在于他的血肉记忆里。 赵广、关兴得到天子之命,将剩下两个箱子搬到了正堂偏席,而后打开箱子。 箱子里近百卷简牍,被二人一一捡拾出来,堆到了几张几案之上。 刘禅捡起一份编号为壹的简牍,递给丞相,道: “相父,这些是我这一个多月来巡行冯翊诸县的成果。” 丞相听到刘禅此言,当即神色认真地从刘禅手中接过简牍,展开,其后一丝不苟地看了起来。 却见最右边一枚简牍写着: 《左冯翊辖县黎庶民生暨豪强势要考》。 丞相对天子的笔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,从笔迹赫然可以看出,这份对冯翊诸县的考察报告,是天子亲自提笔写就。 丞相有些惊讶,又饶有兴致地看了那位大汉天子一眼,伴随着嘴角泛起的笑意继续往下看去。 『若将方今天下比作一树,则世族为盖,豪强为干,黎庶为本。』 『曹魏治国,乃自上而下,本末倒悬,以世族为本,控扼天下豪强黎庶。』 『然而,世族本如盖耳,若无豪强为之干,黎庶为之本,替其汲取水土养份,则必有亡日。』 『是故,大汉治国,当反其道而为之。』 『须得自下而上,坚持以天下黎庶为本,佐以心存王室之豪强为干,截取如盖世族之养分,则以世族为根本的曹魏必有亡日。』 『君者,舟也,庶者,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』 简牍的卷首开宗明义,提纲挈领地点出了天子以民为本的思想,最后以《荀子·王制》古训为纲,申明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的治国至理。 丞相、董允、费祎,乃至诸葛乔、霍弋两个小子,在看完卷首这一段文字后,便已经全部入了神,进入了状态。 丞相肃然落座,将简牍郑重置于几案中央。 董允、费祎趋前俯首,就连诸葛乔、霍弋这两个小子也屏息凝神,众人目光如炬。 『朕此番来到冯翊,实地考察了华阴、临晋、重泉、万年等九县的情况。 『自五月廿五至六月廿八,凡三十有三日,遍历九县二十一乡,详察黎庶耕作之艰、豪强兼并之状。』 『更录民生疾苦与势要跋扈相斡旋之态。』 『其间诡谲苛暴之事,实乃朕平生目所未睹、耳所未闻。』 『朕以为此等情势,非独冯翊九县之患,或乃关中、陇右、汉中、蜀中诸地通病。』 『豪右恣睢,黎庶困顿,州郡相蒙,积弊已深。』 『……』 一卷简牍很快看完,丞相一丝不苟地将简牍放至一旁,又从赵广手中标号为贰的简牍接了过来,铺到了几案之上。 一卷看完,又看一卷。 大堂之中,烛火摇曳。 当诸葛乔与霍弋两个小子剪了三次烛芯,已是大半个时辰过去,几案上就堆了三十余卷简牍。 『察黎庶之困有九……』 『一则缺农具,二则缺粮种,三则遭匪患,四则淫祠多,五则……』 『援黎庶以农具,粮种』 『靖剿山寇,清除匪患』 『修缮道途,理浚陂塘』 『授黎庶以械,训黎庶以勇』 『设民屯,聚民屯垦于农庄』 『罢无名之征,禁苛捐杂税,毁淫祠,正风俗』 『……』 洋洋洒洒两万余言,都是大汉天子这一个多月来观察到的现象。 黎庶极度缺乏农具、粮种,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难以保障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