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 开战-《三国:王业不偏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待战端一起,将士但在阵前奋力一战,毋须顾我,我自为将士擂鼓助威,倘事有不谐……”

    言及此处,天子骤然收声,复又摇头,再度出言之时神色坚毅,声音铿锵:“何来不谐?此战必胜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诸将俱振。

    无任何人有任何异议。

    刘将军取出大印,签下军令。

    不多时,高陵城南,渭水之滨,两万四千步骑沿着渭水,移师东向。

    两个时辰后,夜幕降临。

    两万四千步骑来到新丰城北,高举“汉”字将旗,通过丞相早就搭建好的十余座浮桥,进入丞相早就搭建好的十余座营盘。

    一夜无事。

    时间来到五月十三日凌晨。

    司马懿在中军大帐擂鼓聚将。

    下达了决战日的第一条军令。

    全军五万余战卒在朝食过后,各领一捆干草,往汉军营地进发。

    炊烟升起。

    魏军用饭。

    破晓之后,近十万魏军兵民牵着牛马驴骡及骆驼等等驮畜,护着辎重大车,倾巢而出。

    汉军的哨骑很快探到动静,迅速把消息带回位于骊山塬上的中军。

    刻漏显示,卯时三刻。

    太阳刚刚升起,气温还不算热。

    丞相将诸般事宜吩咐妥当,命诸将校各自回营,领军备战。

    半个时辰后,骊山塬上居高临下的汉军斥候,率先望见了铺满了半个平原的魏军正浩浩荡荡向东而来,距汉军营寨已不足十里。

    一刻钟后,至八里。

    又一刻钟后,至七里。

    新丰以西的汉军首先做出反应。

    两万七千统属于丞相的汉军将士在各将军校尉的带领下鱼贯而出。

    背对着仍有驻敌的新丰城,面西待敌,结成一个巨大且复杂的圆阵。

    两万余辅卒民夫,或是推着辎重车,或是推着武刚车,

    又或以木桶、木罐、皮囊等各种形式装满水,紧随几万正卒之后。

    最后,万余辅卒推着战车及辎重进入圆阵之中,在正卒的指挥下辅助布下车阵。

    民夫则回到营寨,继续在诸军吏的组织下做着备战工作。

    渭水以南,漕渠以北。

    赵字将纛下的中军大帐很快也做出反应。

    命破虏校尉冯虎为先锋,率甲士两千,辅卒两千,携竹车桥溯漕渠西行一里,隔漕渠观察魏军动向,随时向南渡河支援。

    命讨虏校尉傅佥为后卫,率甲士两千,辅卒两千,至新丰城北,监视城中守军,但凡城中守军出城,即为前军拒敌。

    余者按兵不动。

    军令一旦签发,诸将各自备战。

    一名银甲银盔,负弓扶剑的年轻将军,以狻猊覆面,立于渭水之畔某座望楼上。

    赵字牙纛立于其人身侧,在东南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。

    两刻钟后。

    全军披甲。

    大战一触即发。

    汉魏双方前锋霎时纠缠在一起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